2025年6月2日 星期一

2025年度邵逸夫天文學獎

平均頒予約翰・理察・邦德 (John Richard Bond))和喬治・艾夫斯塔希歐 (George Efstathiou),以表彰他們在宇宙學方面的開創性工作,尤其是他們對宇宙微波背景輻射漲落的研究。他們的預測已得到大量地面、氣球和太空觀測儀器的驗證,從而精確測定出宇宙的年齡、幾何結構和質能含量。約翰・理察・邦德是加拿大理論天體物理研究所教授暨多倫多大學教授。喬治・艾夫斯塔希歐是英國劍橋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

邵逸夫獎亦表彰邦德和他的合作伙伴提出了「宇宙網」的概念,這是一個由細絲和薄片構成的網絡,將單個星系與更大的結構 (如星系團和星系群)聯繫起來。他們還建立了一套高斯隨機場峰值統計的數學理論,這是人們理解宇宙中星系聚集現象的基礎,並為人們理解早期宇宙膨脹階段產生的原始非高斯性作出了奠基性的貢獻。

而艾夫斯塔希歐則一直是研究星系成團和星系演化的領軍人物之一,其研究基於規模日益龐大和觀測深度不斷拓展的星系巡天數據。他早期便倡導宇宙的質能由暗能量所主導,並與合作伙伴共同開發了N體模擬技術,作為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的有力工具。此外,他還在普朗克航天器數據分析中擔任主導角色。

原文網址: https://www.hk01.com/article/60242225



2025年3月11日 星期二

裘槎科學周2025

裘槎科學周為香港年度科學教育盛事,讓年輕一代體驗生活中的科學。

透過多元化的免費雙語活動及工作坊,鼓勵參加者主動探索及思考科學與生活的關係。

自2018年以來,已有超過320,000 名學生、家長及教師參與其中。為支援學校教育,計劃特設多項校園活動,包括科學劇場巡迴演出、網上工作坊及教學資源,協助教師推動科學教育。

裘槎科學周由裘槎基金會資助,並由裘槎基金會、教育局及香港科學館聯合主辦。裘槎基金會是獨立私人基金會,致力提高本港的自然科學、科技和醫學水平。

今年裘槎科學周活動將圍繞日常生活中的科學,讓參加者更充分了解及學習科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之間的關聯。所有活動均免費參與。詳情及活動報名請往裘槎科學周網頁。

裘槎科學周網頁:https://croucherscienceweek.hk/hk


2025年1月16日 星期四

港台電視31《科學,創未來2》

 詳情


科技以驚人速度發展,改變了人類生活的各個層面。認識科學已 不再是科學家的專利,也需要普及到更廣泛的生活層面。


為喚起大眾對科學和科研的興趣,香港電台製作《科學,創未來 2》以有趣的方式介紹《未來科學大獎》的得獎科學家,了解他們的科 研成果和創新研究,展示科學如何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一同以科學 創未來。受訪科學家包括:盧煜明教授、莫毅明教授、袁國勇教授、 裝偉士教授、陸錦標教授、鄧宏魁教授、張濤教授、李亞棟教授和孫 斌勇教授。


嘉賓主持:

劉特斌教授(香港城市大學建築學及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呂愛蘭教授(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化學病理學系教授) 林讚育教授(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 傳凱駿教授(香港科技大學夏利萊博士物理學助理教授)


播出時間: 星期六晚上7時25分


播出頻道: 港台電視31


節目相關資料已上載至以下網頁,並於流動應用程式「RTHK 電 視」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

相關網址

《科學,創未來2》

https://www.rthk.hk/tv/dtt31/programme/sciencecreatingthefuture2




香港電台第二台《Sci時間》

 詳情


科學包含知識、態度、涵養……和無窮的好奇與趣味,香港電台 第二台製作《Sci時間),以科學為主題,從每道微小,闡述世界的料 學定理:從生活日常,找到蘊藏著的宇宙規律,用科學眼光看生活, 生活更廣;用科學眼光看世界,世界更大,節目包羅科普知識、科學 新知,科學家故事,延伸到 STEAM 學習;又會從流行文化,如流行 曲、電影、動漫、抽出當中的科學元素,提供趣味學習。

主持:馮傑、科普書籍作者林欣虹及李啟俊

播出時間:星期日晚上8時30分

播出頻道: 香港電台第二台

節目相關資料已上載至以下網頁,並於流動應用程式「RTHK 電 視」同步播出及提供節目重溫。